岁月纷扬——你是那一簇流动的火焰-访著名山水画家陈飞翔
岁月纷扬——你是那一簇流动的火焰
访著名山水画家陈飞翔
文 杨子煜
江山之助 春雨初霁
有人说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以减少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为代价的、人类现代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以减少人类文化多样性为代价的,所以我喜欢‘自归于蒙养之大道’的境界。喜欢通过扩展和解构现存艺术世界的美学观念来实践个体对生存现实的批判与超越。现在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创作激情与笛卡尔的哲学进行对接、整合,我更喜欢以个体的审美经验(作品)与形而上的世界和谐对话,从而凸现我的个体生命的历史价值与创作意义。”
看着形婶飘逸的飞翔先生、听着他对自己倾注三十年生命的绘画艺术的自我阐释、想着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命理想纵然历经磨难也毫不足惜的英雄气慨,我突然想起了那个荷兰人那只愤然、轰然飞旋的耳朵……
羽扇纶巾云流处 水绕山重云委
“人们习惯将人与自然、美与善的审美观照称为‘天人合一’,将审美创造的价值同国家繁荣民族进步称为‘情景合一’。我不敢苟同李泽厚先生的‘创造性转换’即‘转换性创造’的观点,我认为水墨没有现代与古代的分别,创造之中的转换与转换之后的创造是两码事,这是一个误解。就像人们长久的认为唐诗就是唐人所作、宋词必定宋人所为一样。不过我很欣赏徐悲鸿与林风眠的大气像,这种气象里面就有‘远离物像、走向形上’的‘法自画生’的诗意境界。这个诗意境界其实也是一种诗意的态度、自由的心境、以及俯仰观像的审美眼光。用佛家的话说叫作‘梵我合一’、道家的话说便是‘体道合一’、儒家所谓的‘堕肢去智’的‘知行合一’与‘心神合一’。”
一边品尝飞翔亲炙的香茗、一边聆听他的思想,我忍不住问他:“张璪如何?”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张璪的思想也一直是我所推崇的。尤其是他的‘遗去机巧、意冥玄化’及‘以神为徒’的美学观点更是精准深澳。事实上,一个伟大的画家对于艺术最敏妙的感觉不经历千万次的心与眼、眼与手、手与意、意与气的配合与锻炼之后,不可达‘物我两忘’的神会意合之化境也!一个伟大的画家还应是一个遵循艺术的最高秩序与创新精神的艺术实践者,不管谁师泥与传统或者妥协于一种体制对于一个艺术家创作热情及创造力的收买,谁就注定了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和毫无创见的人!真正的艺术家必需完全自我的、满腔热情的怀着一颗 ‘只写山林一片心’的心、且以‘啼云啸月’之笔描‘满眼云烟’或‘乳燕晴空’,方能达到‘画中云烟之供养’的艺术境界!”
古人不见今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清人沈从骞曾谓:“夫画者美之外现者也,外现者人之知;若外现而中无有则人不能知也。质者美中之藏也。中藏者唯知画者知之,人不得而见也。然则华之外现者博浮誉于一时;质之中藏者,得赏于千古。于此,则学者万万不可务外现而不顾中藏也,明矣”。的确,外表的华丽只能获得一时的虚荣,而笔墨交融与特定情感支配下的虚实相兼、形神契合时的有知与未知才是一种“满眼云烟笔底春”的笔墨境界。
是啊,站在李白当年不愿上船的岸上,在艺术的雪山草地上“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放”的飞翔,一路走来依旧丝毫没有消解他那凌驾于米元章之上的“引吴醇、舞越女,破千岁之长忧,掷森然之万古”的气象。
但愿飞翔流畅的笔墨在舍弃与背叛之中构建出的辉煌秩序,除了予我们以“快剑斫阵”与“惊心动魄”的快感之外,尚有更多的神秘在我们的智力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