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画如影随形画家却称很正常
“现在假画很普遍,也很正常,前不久,我听一个朋友告诉我,我有幅画在网上拍卖,我觉得很奇怪,上网一看,根本不是我画的。”说起发现自己的画被仿制,安徽省书画创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飞翔似乎挺淡定,他表示,当时看到了也就看到了,没有进一步深究,毕竟画家想打假维权实在是太难了。
作为我省一位知名画家,为何发现自己作品的伪作,仅仅只是发出这样的感叹,而不去积极维权?对此,陈飞翔说,原因很复杂,客观主观都有。在客观上,假画无处不在、如影随形,画家们不甚其烦,且维权成本太高。画家没有时间、精力去处理这些事情。所以,对此,大部分的画家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不去管它。主观上,一般遇到这类事件,画家会觉得没面子,如果再为这些假画去维权打官司,很容易落下刻意炒作的口实。
免责条款
让画家打假更有难度
其实,并非画家们不愿意维权,只是即使有时间、有精力去维权,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在《拍卖法》中有免责条款,拍卖行和委托人不用对拍卖的书画承担辨别真伪的责任。而在书画收藏界,也因为自古以来“买卖自在眼力”的行业内部规则存在,使得制假造假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
记者了解到,《拍卖法》61条第二款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就意味着,只要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之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品的真伪或者品质的,拍卖之后,即便是赝品,也无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项条款无疑令假画市场有了一把强大的保护伞,令许多画家发现市场上出现自己的假画时,即使将拍卖公司和委托人告上法庭,也未必能将官司打赢。
鉴定争议
画家不能鉴定自己的画
更关键的是,目前连画家本人鉴别自己画作真假也变得有争议。“一个画家,自己都没有权利说自己的画是真是假,那还有什么鉴别标准呢?”陈飞翔告诉记者,这一点让画家打假维权的难度更大。出现这种现象,自然也有原因,在书画界,确实存在有些画家不承认自己画作的情况,有的是对自己早年的画作不满意,或者因为年代久远而忘记了。于是,画家鉴别自己的书画作品有了争议,更让画家维权无门。
2005年,著名画家吴冠中打假失败的案例就让很多画家心寒,当时,收藏者苏敏罗通过翰海拍卖公司以253万元从画商手中购买吴冠中《池塘》,吴冠中看到此画后,气愤地表示“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为此,苏敏罗将拍卖公司与卖家萧富元一并告上法庭,然而最终官司却以原告败诉告终,法院给出的理由是——画家不能鉴定自己的画。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7月,国画家赵建成将北京琴岛荣德拍卖公司告上法庭,起因是北京琴岛荣德拍卖行在其举办的2012春季拍卖会当代书画·齐鲁名家书画专场中上拍了14幅署名“赵建成”作品,但经赵建成确认,其中10幅并非其本人所作,即赝品、假画。今年8月,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双方就“画家本人能否鉴别画作真伪”展开了激辩,为了找到鉴定的凭证,赵建成只能建议由国家画院、美术家协会等权威机构,在法院的主持下鉴定画作真伪。不过,这起案件的最终结果如何,至今没有消息。
近年来,国内关于画家维权打假的消息也陆续传出,但是基本都是不了了之,这不仅与画家打假难维权有关,庞大的假画市场日益繁荣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今,不仅出现临摹的假画,还有高科技造假,这种用高科技造出来的高仿画,有的时候,究竟谁是“李逵”谁是“李鬼”,连画家本人都难以分辨,遑论别人如何弄得清楚!
高科技造假画家本人难辨认
出现假画的地方有很多,拍卖会、画廊、网站等,都是假画有可能出现的地方。2007年,我市画家焦亚新发现北京某家画廊在网上销售自己的两幅伪作,这两幅伪作分别临摹自己根据上世纪90年代初赴甘南采风而创作的《若尔盖黄昏》和《暖冬》两幅油画。发现伪作,焦亚新十分气愤,准备拿起法律武器起诉该画廊。好在后来,该画廊迅速在网上撤下焦亚新的伪作并向焦亚新道歉,这才让此事化解。
记者近日再次联系到焦亚新,问及五年前的打假维权,焦亚新似乎不太愿意旧事重提,毕竟是多年前的事情,他如果再次提起也怕别人说他炒作。“其实,当时发现的时候,就感觉很气愤,因为他画得也太差了点,差得太狠了,而且署了我的名挂在北京荣宝斋附近的画廊里,太没面子了。”焦亚新说,他的第一感觉是气愤,不过如果不是几位朋友的提醒,他也准备就这么算了,毕竟对于画家来说,打这种官司,实在是劳心劳力,还容易被人误解。
焦亚新之所以发现两幅作品是伪作,那是因为造假者临摹得太差了,画家本人一眼就能分辨得出,而如今,书画造假已经用上了高科技。“现在造假可以分为普仿、精仿和高仿三种,临摹就属于普仿,如果是用高科技做出来的高仿品,恐怕连画家本人也无法辨识了。”说到高科技造假,陈飞翔很是担忧,毕竟这一手段的出现,让画家更加难以打假了。
访书画市场“大家”作品随意摆放无人管
合肥没有成规模的书画销售市场,大部分的画廊都集中在各个古玩城之中。记者随即走访了合肥的城隍庙古玩市场和琥珀山庄古玩市场,在古玩市场里,大部分的商家以销售古玩为主,也有为数不多的商家销售书画。有的销售书画的商家,直接告诉记者,这是自家的书画家画的,所以价格很便宜,一幅也就200到500块,还带裱画和镜框。不过,记者在有的商家销售的书画中,赫然发现有署着“美林”和“大千”字样的书画作品,而这些作品只是随意摆放在摊子上,也没有人看管,一点也不像出自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和著名画家张大千之手的珍品画作。
书画拍卖会有买有卖各有猫腻
不过,最容易出现假画的地方还是在一些书画拍卖会上,记者从一家专门出租房屋用于书画拍卖的单位了解到,他们这里经常举行一些书画拍卖会,在春秋两个拍卖旺季的时候,常常一个月举行两次拍卖会,拍卖会上的书画作品少则几百幅,多则一两千幅,每次成交的作品不在少数,而这些书画作品大部分为伪作。“怎么可能是真的啊?你说齐白石的画只卖500块,你相信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拍卖会上也有一些名家的真品,不过这些真品是不可能被拍走的,因为拍卖公司会派专人来竞拍,一旦遇到其他竞拍者,他们会一直向上叫价,让其他竞拍者知难而退。“这些真品不过是吸引买家的诱饵而已。”
那么,这些名人的书画赝品以超级便宜的价格售出,难道这些购买书画的人都没有一点怀疑吗?怎么会傻傻地来参加竞拍,并花不算多的价格买入呢?这其中也有一番缘由。“现在,书画市场特别繁荣,来买画的人,除了一些是真正的书画爱好者,还有一些人来买画只是为了送人的。你知道吗?现在书画作为礼品,比直接送其他礼品或者现金更流行,更显档次。”这位工作人员说,一般来说,收到书画礼品的人可能出于某种考虑,不会将这些书画拿出来找专家鉴定,要是被别人知道自己有这么多“名家”的书画作品,不是很容易出事嘛!所以,这也导致了假画市场如此繁荣。
本报记者王成丽